目录
1. 引言
2. 封装的基础概念
2.1 什么是封装?
2.2 封装的作用
3. Python 中的封装实现
3.1 访问控制
3.2 示例代码
4. 封装的深入理解
4.1 属性和方法的封装
4.2 使用 getter 和 setter
4.3 示例代码
5. 实战案例:学生管理系统
5.1 需求分析
5.2 实现代码
6.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6.1 问题:如何访问私有属性?
6.2 问题:为什么使用单下划线 _ 和双下划线 __?
6.3 问题:setter 中如何防止不合理的数据?
6.4 问题:如何使用 property 管理多个属性?
1. 引言
在 Python 中,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(OOP)的重要特性之一。封装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对象的状态(属性)和行为(方法)结合在一起,并隐藏内部实现细节,保护对象的完整性。本文将从基础到深入,带你全面理解 Python 的封装技术,并通过实战案例加深理解。
2. 封装的基础概念
2.1 什么是封装?
封装是将数据和方法组合在一起,并限制外部对某些数据的访问。通过封装,类的内部状态可以被其他类或外部代码保护,避免不当操作造成的错误。
2.2 封装的作用
数据保护: 通过限制访问权限,保护对象的内部数据。
简化使用: 用户只需关注对象的外部接口,而不必关心内部实现。
提高可维护性: 代码变动时,只需修改类的内部实现,不影响外部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