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,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“托”的存在。其实,并非所谓的“托”,而是真实存在的,他们活跃于每一款游戏的角落,数量不在少数,甚至有时组织严密。观察现今的网游市场,很多游戏都像是换汤不换药,仅仅是换了一个运营商,改了一个名字,便以新的面孔出现,而背后的核心目的仍然是吸引玩家投入资金。为了这一目标,许多游戏都设有排行榜,这也正是“托”们活跃的舞台。
在许多免费游戏中,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:某些区域里总是有那么几位顶尖的玩家,他们愿意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来打造一身顶级装备。令人奇怪的是,他们似乎并不热衷于打怪练级,而是常年守在某个回城点,但他们的等级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攀升。
其实对于游戏托还是很好理解的,通俗的讲,就是游戏官方和第三方平台联合合作的,第三方平台给游戏内运输流量,官方给予平台发放福利优惠等权利,有点类似于极乐猫官丨网那样的内部号分发平台,以此来带动玩家的积极性,这个相对来说,很多玩家都能享受到福利优惠,以往根据数据显示最低的游戏折扣,出现过四折,五折之类的。或是这些平台内还有内部扶持号之类的,这些账号就和大家在游戏内看见的充值玩家属性基本符合,因为扶持号每日都有500-1000的充值扶持,所以现在游戏内的充值玩家越来越多也是有这些因素所在。
展开全文
随着网络游戏的计费模式从计时收费发展到免费时代,一个奇特的循环出现了。当RMB玩家消费到一定程度,他们可能会觉得无聊,因为商城里能买的东西都已经买齐,战斗力也已经达到了顶峰。而这时,“托”的角色便变得尤为重要。他们总是比那些有钱人稍微强一点,成为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,激发他们继续投入的热情。
在各种充值送神装或豪礼的活动中,我们总能见到一些平时鲜为人知的名字突然出现在排行榜的前列。他们要么挥金如土,让其他高V玩家都自愧不如;要么在最后关头迅速超越原本的榜首,然后悄然离去,等待下一次活动的到来。
这些“托”们常用的手段多种多样:他们可能会直接挑衅那些大额充值的玩家,仅仅为了争夺某个活动的排名;他们也可能故意展示一些低爆率的装备,制造一种“爆率很高”的假象,吸引其他玩家跟风购买;甚至,他们还会使用一些高级的“托”来制造舆论,嘲讽那些投入不多的玩家,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。
如今的手游市场同样如此。看似游戏中人山人海,但实际上大部分玩家都是“托”,他们并非真正的游戏爱好者,而是带着任务来的。他们在游戏中待够一定时间或达到某个等级,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,可能只是十几二十块钱,但他们并不真正享受游戏的过程,而是在完成任务。一旦任务完成,游戏便失去了吸引力,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卸载。
因此,我们在玩游戏时,应保持一颗平常心,对于那些明显以盈利为目的的游戏,最好保持警惕,避免被那些“托”们带入无尽的消费漩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